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工作室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赋能者”

中建科技 2022-09-26

编者的话:

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是企业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日前,中建科技工会命名表彰李丛笑创新工作室、齐贺创新工作室、苏世龙创新工作室为公司首批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


为进一步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潜能,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创新团队,公司官微将分期刊发这3家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飨读者。


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赋能者”

中建科技李丛笑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以装配式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为攻关方向,致力于解决装配式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两种技术体系有机融合和工程实践。”中建科技李丛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丛笑介绍说。


李丛笑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7月,一直以来持续探索装配式超低能耗创新技术,为公司差异化竞争打造高质量和低碳化建筑产品。工作室承担和参与各类课题10项,形成了1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注入科技“新动能”。


破解超低能耗建筑难题



“随着绿色低碳建筑业的发展,超低能耗建筑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建造施工复杂、工业化水平低、一体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亟需破解。”李丛笑介绍说。


该创新工作室聚焦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构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形成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解决装配式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两种技术体系有机融合和工程实践难题。



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产业化研发中心作为中建科技建设的国内首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在建设中遇到了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不一致,以及装配式与超低能耗技术交叉融合中的保温隔热、断热桥、气密性、一体化设计建造等技术难题。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坚,形成了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超低能耗建筑成套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高质量完成了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也荣获多项国家级示范工程表彰。


近几年,创新工作室解决建筑领域实际问题100余项,并应用到建设领域一线,为10余个项目解决了相关问题。


技术创新为低碳建筑“赋能”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业低能耗、低碳排放之路势在必行,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推进建造方式转变是建筑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装配式+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以及低碳/零碳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创新工作室努力钻研前沿的低碳绿色建筑科学技术,研发了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模块化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并在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项目——国内首个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当代MOMA“恐龙3号”净零能耗健康集成房屋——国内首个装配式模块化净零能耗健康集成房屋、中亿丰创新示范楼装配式零能耗建筑等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中应用。其中,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荣获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中美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四川省科技示范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项目等荣誉。

创新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在技术研发、工程示范、标准编制、科技奖励、施工工法、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工作室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2项科技成果被认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评省部级工法3项,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及协会标准等6项。

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重任在肩。李丛笑创新工作室将进一步发挥创新人才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在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产品等方面持续开拓进取,不断为低碳、零碳建筑“赋能”。



欢迎转载 注明来源!
责编:马超
校对:边奕霏
编审:郭俊国
素材来源:中建科技工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